返回

商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51 驱虎吞狼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金陵城北,摄山(栖霞山)之畔,明镜湖水波光粼粼,九曲桥蜿蜒回转,满山枫叶随风猎猎作响。

    摄山盛产野山参,当归,茯苓等药材,具有滋养摄生(养生)之效,故而得名摄山。

    这是林阳第二次来到栖霞山,当然,许是夏朝和当初所在世界的历史,太过于相似,以至于金陵城,栖霞山等名字似乎隔着时空重合在一起。

    栖霞山和他记忆中的栖霞山,虽有所差别,却大致是一致的,许多景致虽还未如后世那般景致,却多了几分云雾缭绕的仙境之感。

    摄山有三座主峰,以龙虎凤为名,龙山居东北,虎山居于西北,摄山,又名凤翔峰居中而立。

    其山势便由此三山夹着两涧落就。

    摄山之上,有寺院宝刹名为栖霞,立于中峰西麓,故而摄山又名栖霞山。

    在当初的世界,栖霞山的由来,因南齐人明僧绍将其庭院“栖霞精舍”赠与高僧法度禅师,经其改建为寺院,法度禅师念及明僧绍之情,并未修改栖霞之名,以其作为寺院之名。

    至此,凤翔峰便逐渐以栖霞之名传扬开来。

    在此间,栖霞之名和林阳所在世界虽有偏差,大致却是相似,只不过并未有人赠与,而是源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居于凤翔峰西麓,可其年轻之时,却是远近闻名的师。

    晚年之后,因身体腿脚不便,便不再进行行脚讲经,于凤翔峰西麓辟开一院子,居于山峰之中。

    禅师常年行走在外,身体难免多些病症,在主修诵经讲传的同时,亦兼修一些医术,栖霞山盛产药材,居于此处修养,竟是让老禅师身体疾病尽数消退,年逾八十,居然还能独自登山采药。

    这里栖霞山的由来,也算是机缘巧合,有一天,一位富商从摄山之下经过,忽然被摄山红叶吸引,便停留驻足观赏,哪知道错过打尖时刻,幸得老禅师收留,暂且歇息在简易寺院之中。

    诚心向佛者心地善良,老禅师精于医术,看出此人身患顽疾,便主动提出为其诊治,最后商人感恩于老禅师,便主动出钱为其修缮居所。

    当问及老禅师,寺院以何命名,老禅师说道:“此地红叶缤纷,居于西麓,常年与金陵霞光为伴,便以栖霞为名吧!”

    至此,栖霞寺方才成立。

    当然,此乃前朝之事了,老禅师本就声名在外,加之富商不愿见老禅师独守栖霞,故而广为散播,许多因为老禅师得到救赎之人,纷纷慕名前来还愿、许多仰慕老禅师品德的行脚僧,也纷纷赶至,至此栖霞香火盛矣。

    栖霞寺在夏朝,已然成为了南方佛教圣地,栖霞寺的香火,乃是整个金陵最为鼎盛之地。

    就算是在林阳所在的世界,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都略显不及,当然在这个世界,鸡鸣寺已经并非记忆中那个鸡鸣寺,而是以其他为名。

    在林阳所在的世界,南京三大明寺,栖霞寺居首,鸡鸣寺和灵谷寺紧随其后。

    尽管在夏朝,三大寺院依旧存续,除了栖霞寺于记忆中相似,鸡鸣寺和灵谷寺皆不同于后世。

    栖霞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乃是良好的风水宝地。

    再次走进这古刹之中,行过明镜湖,跨越九曲桥,终于再次来到栖霞寺正殿,看着那端庄而立的金身大佛,虽然不信佛,可林阳依旧双手合十,默默拜了一拜。

    当然,此行他们乃是“阶下之囚”,尽管于林阳身上,有些名不副实。

    可,于李家主仆二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被打晕的缘故,马车从栖霞寺之下走过,大当家似乎信佛,故而带人上来还愿礼佛。

    还原之后,便再度启程。

    栖霞寺过后,度过山明水秀的长江,便逐渐进入县境内,县在这个时代,依旧被称之为,具体缘由,林阳并非金陵本地人,自然不甚清楚。

    可就在他以为,要进入县的时候,刘芒等人却是再度调头,带着三人竟是在栖霞山附近转悠了几圈,最后又继续往东行去。

    三天之后,林阳一行已然回到了金陵城东的一处山清水秀的山林之中。

    而此时,他才发现,之前分散开来的清风寨人,竟然尽数汇聚于此。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