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三十五、范睢看魏国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以秦王现在的年纪,确实也到了要考虑身后之事的时候了。

    以前秦王不服老,但自邯郸之败后,秦王越发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特别是这次醒过来后连起身都要有人搀扶。

    “相国以为大秦年轻一代中谁可为柱儿的左膀右臂?”虽然因郑安平之事君臣之间已经有了一丝看不到的裂痕,但总体来说秦王对范睢还是很信任的。

    范睢回道:“微臣以为武将方面王翦可看造就,至于文臣方面微臣确实没有什么好的人选!”

    范睢见秦王一直盯着自己看,急忙解释道:“并不是微臣贪恋权势才如此说,微臣的年纪比大王小不了几岁,又能辅佐安国君几年呢?只怕安国君继位后三、五年微臣就要随大王而去了,又怎会去嫉妒年轻小辈呢?

    大秦年轻一辈中能臣干吏确实不少,但具有大局观的微臣却没有发现一个。”

    这不得不说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的痛苦之处,即便是之前秦国本土也没有诞生一个战略型人才。

    有时秦王就极其羡慕魏国这个世敌,不说自己的国相范睢本是魏相魏齐的一个门客,父王的国相张仪也是魏国人,祖父的大良造卫鞅虽不是魏国人,但却师从魏相公叔痤,似乎秦国的强大一直都是魏国人在造就。

    秦王就纳闷了,为何这些大才为何要么出生于魏国,要么在魏国出仕而不是秦国呢?

    想到此处,秦王便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范睢,想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范睢想了想说道:“魏国地处中原,四周都是强国,魏国士人的眼界自然要比旁的国家要开阔许多。

    再说魏国历来重视教育,自魏文侯拜儒家弟子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为师之后,虽然魏国没有一个如齐国稷下学宫那样的地方,但培养的人才却足足占据了天下大半。

    魏文侯时期魏国朝堂众圣临朝,李悝、翟璜、西门豹、乐羊、吴起、子夏等人只怕在任何一个诸侯那里都会被拜为国相,但却同时选择了在魏国为臣。

    此后魏国便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孙膑、庞涓等人纷纷把魏国当成自己出仕的首选之地。

    即便经过马陵之战魏国衰落下去之后,儒家的孟轲也是三番两次游说魏惠王,想要在魏国出仕。孟轲当时只游说齐、魏两国,齐国就不多说了,本是老牌强国,马陵之战后更是代替魏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孟轲选择其为出仕之地无可厚非。然而魏国又有何德何能让孟轲心甘情愿的想在那里出仕?大王可曾想过?

    其实说来也简单,地处中原的魏国朝堂上儒、墨、道、法、名聚集一堂,兼容并包,思想极其自由,再加上领先于列国的政治制度,只要有政治抱负之人都会把魏国列为出仕之路的首选之地。

    而秦国呢?在诸子百家看来秦国是比楚国还不如的蛮荒之地,要不然张仪也不会把出仕之地选在楚国而不是秦国了。即便现在秦国强大起来了,但也只是军事上的强大。

    说句大不敬的话,大秦自商君变法设立军功爵之后虽然军事力量变得极其强大,但也只是军事。论起诸子百家,也只有法家能在秦国有生存土壤,其他的儒、墨、道、名、杂等到了大秦根本就存活不下去。军事之外,大秦除了律法方面优于关东列国之外,并无其他可选之处。

    其实说起来微臣和商君都是魏国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罢了,商君是因一直得不到魏王重用才来秦的,而微臣是因为被小人陷害被迫入秦的。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