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攀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25章 太阳下无新鲜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长安雄城,担得起那一世长安的名谓。

    哪怕大唐之前数去的那些个朝代,不去论述那皇位上姓甚名甚的跌跌转转,这座屹立在东海大6偏东一大片广袤肥沃平原上的万年古都,依旧是东海的第一雄城,远北方那日益强大的北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即使是这几十年里,大唐北面的北周一改甲子前年年献贡称臣的颓唐国运,朝中文臣武将中兴之才辈出,北周两代雄主励精图治之下,隐约之中已经有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几分意味,而北周王朝也一改甲子前对大唐王朝的谦卑,从皇室到朝廷官员都不再自称北周而改成大周。饶是如此,长安城上百万的居民依旧有着已经流淌进骨髓血液的骄傲,不论是官宦富贾,亦或者是商贩走卒,长安城的人民充斥着天朝上国都城子民的优越与自豪。

    恢弘庞大的帝国城池东面某一片陋巷贫居之中,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子。早些年的光景,有一个在大唐朝廷中仕途不顺的户部文官遭到同僚排挤,皇帝一诏旨意之下,那个以诗采斐然而著称,受到户部老尚书推荐的文官便骑着一头毛驴,踏上了贬谪江州道的漫长路途。途径这条小巷,那个曾被户部老尚书赞道“胸腔满文采,居天下有甚难”的官员终于体会到坎坷的滋味,道出了那句极为著名的“京都居,大不易。”

    可哪怕再是不易,这条长安东城普通陋巷里的百姓们也会依旧努力艰苦又豪迈勇敢地活下去,正如其他无数大唐百姓一样。

    陋巷邻近着东城的菜场,菜场又靠着东城运河,长安城内四通八达极为繁华的运河枢纽就像这雄国心脏中奔腾不息的血液一般,河上终日繁忙望来的船只见证着这座繁华都城的磅礴生机,陋巷出去打个弯儿便是鱼市,于是小陋巷有一个极为难听的名字,烂鱼巷。

    几年前,烂鱼巷中来了一个瘸了腿的书生,不知是落榜之后灰心丧气还是为何,那书生虽说是个瘸子,却不似其他读书人那般肚里攮着一股酸腐气,跛足书生待人和善谦恭又能言善辩,他在这烂鱼巷租了两间老旧破败的木屋,在这没几人识字的陋巷里开了一间私塾。书生家世或许颇为富裕,周边贫民的适龄孩童读书一律分文不取,只收一些日常的茶米油盐。虽说如今的世道也是好笑,奋读书以学识抱国的读书人似乎越来越少,用各种奇淫巧技一夜暴富的商贾和引世人瞩目的伶仃大家逐渐成了如今俗世间年轻一代心中的梦想。但是烂鱼巷中的百姓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娃娃腹中能有些学识总是好的,于是几年下来,周边百姓的子嗣孩童几乎全部在这烂鱼巷里的私塾里跟着跛足书生读书识字。

    秋天的长安城已经一片爽朗的清冷天,上午暖洋洋的太阳照在私塾里年幼学童们的脸上。私塾里坐着大约十来个年幼的孩童,有男有女,此时学童们正用稚嫩的嗓子大声朗读着儒家初代大夫子先生所著下的《知学格言》,虽然那位温和淳厚的跛足先生此时正和教授以及那个新来的女孩坐在屋外的长凳上,但孩子们依旧摇头晃脑,读得极为认真。

    跛足的私塾先生正是儒家当代的大师兄苏天关,身边的女孩正是东海桃花岛上面馆老板6大嘴的独女6小玉,6小玉身边还有一个温婉的姑娘,是陋巷私塾聘请的年轻教授李浅栀。

    李浅栀出生江南道上某个名门大族,年幼时就已通读儒家经典,才气甚高,诗文在江南道文坛之中也颇有名气。虽然大唐国风开朗豪放,女子读书并不罕见,可是想要如同男儿郎一般参加科举考试依旧不能,在家族出力资助之下,李浅栀孤身奔赴鲁国求学。万年来偏安一偶的诸侯小国,不论哪朝哪代,这国力孱弱紧接东海的诸侯小国始终无人敢碰,哪怕国力巅峰的大唐依旧以兄弟朝的名义待之。原因很简单,这个领土不大不小的诸侯国正是那遍布世间的儒家根基所在。李浅栀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进入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那座学林书宫。

    数年求学之后,原本打算留在那书香气缭绕的学宫之中留院任教的年轻姑娘在学宫老先生的引荐之下,来到了长安城里这条陋巷中的私塾之中任教。出生名门,又读得书中真意的女儒,果真就愿意留在这陋巷里教孩子们读儒家经典,一个个字地去教孩童们读写,一篇篇文章去教孩童们背诵。

    另一个让她坚持留下来的原因,大概只是那个看上去只比自己大上五六岁的私塾先生苏天关。这位性子好善谈吐从不对贫民百姓有半分不屑的跛足儒生,不论是圣人学说还是治世清谈,哪怕是农家耕种或者锻铁筑屋的工家学问,似乎就没有一样是这位苏先生不精通的。对世间事物略有所通略有所懂其实并不算什么,可是如若每一桩每一样都了然洞彻彻底精通,那可是截然不同的境界。世间学问千千万,故而儒家所谓学海无涯,可是李浅栀总觉得这个温文尔雅笑声却也豪放开朗的师兄,腹中当真装下了世间学海。

    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个跛足的苏先生,是儒家文圣书崖上的大师兄。这位安居陋巷的跛足儒士,志不在国与国之间的棋盘。唯有放眼人世间,方可称圣贤。

    李浅栀正在给6小玉讲解昨日的功课,苏天关趁着孩童们早读背书的光景,也坐在木凳的另一侧,听着这位年轻女儒的淳淳讲解,面露微笑。

    一驾马车驶进烂鱼巷,在私塾前面停了下来。

    马夫是个神色略显阴鸷的中年人,身材魁梧双手老茧密布,有着几丝大唐将领的风采。那中年马夫跳下马车,恭谨地拉开厢侧的朱红帘布,一个穿着雍容,气质高贵的貌美妇人从马车里走出来。

    李浅栀停下讲解,看着那位气度非凡的女子胸前露出一半,挤压地好生辛苦的白润圆鼓之物,下意识皱了皱眉。

    那妇人声音娇媚至极,拖着缓慢的语调用极为标准的大唐中原官话说道:“奴家见过苏大先生。”

    那正晒着太阳,轻轻用手捶着左脚的儒生平淡地点了点头,温和平静说道:“武贵妃一早便带着赵大统领光临寒舍私塾,可是有何急事?”

    女教授心中一震,武贵妃,莫非是皇宫之中最受皇帝宠溺的贵妃武昭?

    那原本正听着李浅栀讲文说字的小女孩儿6小玉被这突然而至的贵客所打断,女孩极为不满,嘟着嘴看着那气度非凡的妇人,又打量起身边那沉默的中年男人,突然之间眼神一亮。

    “叔叔,你居然佩着刀诶!苏先生说只有大唐的军官将士才可以佩刀!”

    站在一旁的那个面色深沉的男人一愣,随后点了点头,挤出了一个自以为和蔼的笑容。

    李浅栀被这阴鸷男人勉强摆出的笑脸看得不寒而栗,身上寒毛恨不得都快竖起。6小玉稚子童心,欢快地跑过去踮起脚,想要摸一摸那柄镶刻着“内宫武禁”四字的长刀。苏天关口中的赵姓统领倒也不以为意,颇为配合地双膝向下弯曲,让女孩儿能够握住那柄沉重军刀的刀柄。

    妇人看着这活泼女孩儿,妩媚一笑,手掌轻轻掩嘴,然后又看着那跛足的书生,浅声道:“苏先生可知晓我大唐武国公王演巢已经前往东海道门的福地洞天?”

    跛足儒生平静道:“我知道。”

    妇人轻声道:“那想必苏先生也已经知道,东海域内的古之禁忌之中现已有破局之人出世,不是我们长安城里的那座煞气腾腾的石桥,也不是北周那座寺庙,正是那东海道门自古以来镇压的上古遗局。”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