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明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五、关于徐鸿儒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徐鸿儒(?-1622)又名徐涌,明末山东农民起义首领,巨野县城内徐街人,后迁居郓城。 早年参加白莲教。明天启年间 (1621-1627),他发动并领导的曹州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徐鸿儒年轻时代,正处于明朝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当时,白莲教在民间正秘密流传。白莲教分教"闻香教",在京东滦州知庄一带,建立秘密宗教中心。滦州皮工王森自称"闻香教"主,徐鸿儒就是王森的弟子。白莲教遍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川省等,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秘密宗教组织之一。万历二十四年,王森因弟子背叛入狱而死,秘密宗教分为两支,一支由徐鸿儒领导,在山东一带活动,另一支王森的儿子王好贤和他的另一名弟子于弘志领导,在河北开邑、景州一带活动。

    万历末,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徭役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被山东﹑南北直隶﹑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为教主﹐约定各地于天启二年(1622)八月起义。

    天启二年(1622年),徐鸿儒、王好贤、于弘志等约好中秋节那天在河北景州、蓟州、山东郓城同时起义。因配合不好,徐鸿儒决定提前单独率众起义。五月十一日凌晨,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连同不堪忍受压迫的农民百姓,齐集郓城六家屯,徐鸿儒率众歃血盟誓,一时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呼声震天,群情激昂。起义将士以红巾为头帕,手持大刀、长矛,首先发兵包围魏家庄,又攻战梁家楼,接连占领四个村寨,声威并举,应者云集,在鲁西南地区高高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但是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徐鸿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庄树旗起义。起义军占领郓城﹑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义军多头缠红巾﹐众至万余人﹐先后攻占郓城﹑钜野等地。同时﹐其它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张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汉等﹐也分别攻占滕县﹑邹县﹑峄县(今枣庄东南)等县城及漕运要道夏镇﹐并进攻兖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漕运﹐多次重创官军。

    徐鸿儒起义后,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封陈灿宇为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为英烈王,另外还设有都督、总兵等官职,初立建制,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为减轻将士的后顾之忧,徐鸿儒把起义军家属安置到当年宋末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水泊梁山,这里山高水阔,易守难攻。

    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十三日凌晨,徐鸿儒率军攻打郓城,郓城知县余子翼闻风丧胆,仓皇逃遁。义军迅速占领郓城,并向巨野发起进攻,锋芒所指,所向披靡。义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农民百姓纷纷"子报父仇,妻衔夫恨"。义军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短短几天,便发展到数万人,各地官僚地主惊恐万状,纷纷逃亡。

    六月初,徐鸿儒挥师东进,渡过运河,攻克邹县,署印通判郑一杰携家而逃。接着,义军挥师滕县,知县姚之胤望风而遁,义军声威大振,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

    邹、滕二县北邻济宁,南接徐州,是运河漕运的重要地段,为明朝统治者经济命脉上的要点。邹滕二县失守对大明王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朝廷得知,惊呼"此地一坏,国家进退之路已穷"急令山东巡抚赵颜为总指挥,同时起用退职回家的沂州人、前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全力镇压徐鸿儒的起义军,企图收复邹县。孟子六十六代孙孟承光也带领乡勇协助官军攻城,被义军打退。义军攻破孟府,将孟承光及其长子孟宏略杀死。

    当时,由于满州统治者企图入关,辽东战争拖得明统治者疲惫不堪,无力派兵围剿徐鸿儒,客观上为徐鸿儒的义军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徐鸿儒趁此机会以邹县为中心,用较长时间和较多兵力固守这座城池,并以此为根据城,派遣部队进攻兖州、曲阜,西攻巨野,还远征沛县、日照和郯城,横戈运河,纵横驰骋于鲁南广大地区。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