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人都爱马文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70章 无人可依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祝英台直奔回甲舍,还没进门,就和被背出门外的傅歧等人打了个照面。

    她在馆中也有月余了,见过傅歧揍别人,还没见过他被别人揍成这样的,整张脸肿起老高,人还昏迷不醒,不由得吃了一惊。

    “惊雷,追电,他这是怎么了?”

    祝英台靠上前。

    “被人打了?”

    “打架倒没有吃亏,这个是他自己晕的。馆医说是受到了刺激,正要抬去给徐公子看看。”惊雷和追电看是祝英台,停下身回了她几句。

    “那赶快去吧!马文才在舍中吗?”

    祝英台不敢耽误他延医问药的时间。

    “梁山伯也被打了,公子在照看,应该一会儿就会回舍里。”

    追电和祝英台回了个礼,扛着傅歧匆匆而去。

    傅歧被打了,梁山伯也被打了?

    什么情况?

    祝英台哪里还站的住,直奔住处,可是舍里空无一人,旁边院中大黑走来走去也不敢进去,只能耐心等待。

    过了快半个时辰,梁山伯才被七八个人七手八脚地抬到了隔壁,祝英台听到动静连忙窜出门去,趁着大黑被人栓了起来方才三两步进了屋,对着傅歧物屋子里的马文才喊了一声。

    “马文才?梁山伯?”

    马文才见祝英台回来了,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你听到甲舍出事回来的?”

    “咦?不是,我回来另有原因。”

    祝英台已经不记得自己回来干嘛了,看了眼被放在地台上的梁山伯,颤颤巍巍地问:“甲舍里遭了贼?”

    “不是,别乱想。”

    马文才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

    “傅歧和别人打架,梁山伯去劝架,殃及池鱼而已。”

    这么倒霉?

    看起来高高壮壮,这么不禁打,是因为读书人身体都弱吗?

    祝英台看了眼梁山伯,满脸同情。

    “傅歧武艺高强,尚能自保,下次你遇到这种事还是躲远点吧。”

    梁山伯躺在床铺上,听到祝英台的话不由自主地分辨:“并非我无能,对面有七八个人,双拳难敌四手。”

    “哦,那是,那是比较危险。”

    祝英台没想过梁山伯也会因为这种小事反驳,傻愣愣地点头。

    “要不然我和姚先生说说,你以后跟他学点防身功夫?”

    如果是以前,祝英台说出这种建议,便正中梁山伯的下怀,梁山伯肯定不会推辞,请她美言几句。

    可现在他这幅凄惨的样子躺在地上,被一弱女子建议他跟另一个男人学点防身功夫,像是嫌弃他连自保都没能力一般,即使知道她的建议是对的,可心中还是不由得有些发堵,没有立刻回应。

    倒是一旁的马文才听到祝英台又要去找姚华,忍不住往她头上敲了一记暴栗:“你才说姚参军起了去意,等梁山伯养好了伤,说不定他都走了。”

    “是哦,忘了这事……”

    祝英台的脸垮了下来。

    “听说最近又去提了次请辞的事,学官们还是不肯让他走呢。”

    “姚华一直在请辞?”

    马文才关切地问。

    为什么要请辞?

    欲情故纵?引蛇出洞?

    祝英台点了点头,想起自己的来意,开口问:“马文才,你是不是知道浮山堰的消息?乙科里有不少人明里暗里问我浮山堰的事,我不知道时事,他们问的又隐晦,若不是有同学提点,我都不知道还有浮山堰这种事。”

    “你怎么也知道了浮山堰出事了?”

    马文才意外地瞟了她一眼,不以为然地摆手:“这件事和你没关系,你不必太放在心上。”

    一个女人,即便是知道浮山堰出事了,能干什么?

    就算要操心也是她父母操心。

    “这么说,是真出事了?”祝英台耐着性子询问:“是淹了寿阳,还是破了堤?要打仗了吗?”

    马文才只以为她是担心时局会变得动乱,叹气道:“不会打仗,浮山堰溃了,死了不少人,这两年修浮山堰花了几亿钱,生铁用了十几万斤,现在没钱打仗了,也没铁造武器了,更没兵可征。”

    他知道的详细,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一座浮山堰花费了这么多,如梁山伯这样寒门出身的更是倒抽了口凉气。

    “几亿钱?那不是整个国库都亏空了!”

    “国库的钱早用掉大半了,剩下的是从各地官库里调去的,徐州、扬州和江淮一带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恢复元气,我现在担心先生出门既借不到粮,也借不到钱,因为无论是什么贵人,这时候都要独善其身,至于天子,这时候是不会再拨任何用度出去了。”

    马文才还想到了其他,摇了摇头:“十年之内,休想北伐。”

    今日修浮山堰所用的人力物力,是梁国建国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没有一朝丧尽,至少也国力大损,没有十年休养不回来。

    尤其是人口,这十几年来算是太平稳定,扬州和两徐之地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人口,经此一事,尤其是建康所在的扬州,恐怕日夜都要听到哭号之声。

    “溃堤了,有洪灾了吗?这天已经转冷……”祝英台低头看了眼自己身上的厚衣。

    阴历的九月已经是阳历的十月底。

    “房子应该都被淹了吧?淮河两岸的百姓怎么过日子?朝廷安排赈灾了吗?”

    “赈灾?”

    马文才嗤笑一声。

    “这时候,怕是一个个都急着按住消息,不让浮山堰出事的事传出去吧。”

    “为何?”

    祝英台打了个哆嗦,“难道不该第一时间救灾吗?”

    “因为浮山堰的事,是陛下以一己之力,顶着朝官的反对促成的。”梁山伯幽幽开口,“如今出了事,谁先把这事捅出来,谁恐怕就要奔赴两淮救灾,如今两淮恐怕已成泽国,能如何救?官库里已经没有钱粮,用什么救?”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