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人都爱马文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20章 榜上有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我那时并没有想太多。”

    祝英台的表情渐渐木然起来。

    “过了几天,她阿爷领着她来见我,她已经没有了鼻子。”

    “她的阿爷是伺候我哥哥的管事之一,她本来并不是奴仆之流,也过着有人伺候的日子,只是随她父亲来我家办事而已。可她的鼻子就这么被她的阿爷割掉了,就因为母亲夸了一句。”

    祝英台的眼眶微红,声音哽咽。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可每当她回忆起此事,依旧有如噎在喉之意,当时有多惊慌失措,可想而知。

    “他割掉了她的鼻子,领着侥幸没死的孩子,跪求我饶恕他们的‘冒犯之罪’,就因为我的母亲说她的鼻子像我。”

    “有些过了。”

    马文才叹息了一声。

    他曾闻庄园主的规矩更甚于其他士族,因为想要控制庄园里的佃户不生出脱荫为民之心,就必须要让他们完全的忠诚于庄园,对控制庄园的主人生出敬畏之心。

    祝家庄最早是以宗族聚居而壮大起势力,可随着乱世的延续,原本以宗族为主的防御庄园也渐渐变了性质,开始大量聚集因战争而产生的流民和工匠。

    这些流民大多是身强力壮之士,想要让他们服从不是件简单的事,要想将他们训练成包围庄园的部曲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是高压还是怀柔,总归要让所有人都“以庄为天”、“以祝家为天”,更要让他们认为围墙之外便是毫无希望的可怕之地,世世代代都恐惧庄园外面的世界。

    祝家数代而不倒,几代庄主的经营能力和魄力可想而知,是以祝英台的母亲不过一句随口夸赞之语,便让下面的人惶惶不可天日,抢先割了自家子嗣的鼻子以示忠诚。

    “她有什么罪过呢?因为鼻子长得好看便是罪过吗?因为夸了她鼻子像我,便是罪过吗?我的母亲真是夸奖她么?那些人又为什么情愿为了某种‘猜测’便牺牲掉自己的骨肉……”

    祝英台很是疲倦,只是想到这件事就已经让她心力憔悴。

    “今日你我一句话便可随意决定别人的生死,那他日,如果有比我们更位高权重之人,觉得我的鼻子像谁,我的父亲会不会也似这般,将我的鼻子削了送去,猜度上位者的想法?”

    她说的不是鼻子,鼻子只是个比喻,马文才了然。

    但女子又不能仕官,即便是能仕官的男孩,又有几个男儿能自信地说出“我不会被家族牺牲”这样的话来?

    入会稽学馆,实在改变不了什么。

    除非她甘冒欺君之罪,想在朝堂上为官。

    “我觉得我接受不了这样的‘摆布’,可我也知道,真有那一天,我反抗不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只想着过去那些让人快乐的事情,不想未来,只是得过且过罢了。”

    祝英台这些话堵在心里已经很久,无人能说,无人能言,原身的祝英台寡言少语,连家里人往往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她的庶妹们怕她,她的嫡亲兄长常常不在庄园,她的母亲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母”,然而每个人的距离都那么近,又那么远。

    在那个庄园里,只是维持着祝英台“冰山女神”的形象,就几欲让她发疯。

    “所以我就想,如果这一天无法避免,至少让我(和她)看过不一样的东西。这个世界,总有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风景,哪怕只能看一看,也好过困死与那方天地之中。”

    她露出憧憬的表情。

    “至少在这里,我能找到可以说话的朋友。”

    祝英台笑嘻嘻地看向马文才。

    你看,她现在已经交到一个可以随心吐槽却不会训斥她恣意乱为的朋友了!

    “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吗?”

    马文才心中百感交集。

    若是他想按前世一般按部就班,此时早已经身在国子学里。

    他会来这会稽学馆,何尝不是想要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那马文才,你来会稽学馆是为了什么?光耀门楣?体验世情?我听说你可以进国子学的,不必来这里一搏,你又何必来这里读书呢?”

    “我来这里……”

    马文才顿了顿。

    也许是气氛太好,也许是这样的祝英台又太像是自己记忆里的那个沉静女子,所以他选择了毫无隐瞒。

    “我想要全天下,都传遍我的美名。”

    再不会声名狼藉!

    ***

    三日后,入科考结束,为了显示公平,会稽学馆将成绩张榜于明道楼前,顿时生徒如云,将明道楼挤的水泄不通。

    “甲科第一,马文才。你听过这个马文才吗?”几个士子窃窃私语,“等等,乙科第一也是马文才?这哪里杀出来的人物?”

    “快看看,看看丙科第一是不是也是这个马文才!”

    几个学子垫起了脚尖,迫不及待地看向丙科的榜单。

    只见甲科榜单上的人数寥寥可数,总共也没有几排,从上数到下,也就三十余人而已。

    乙科人数略多一些,也就七八十人的人数,这还包括甲科一并投考的,许多甲科弟子去乙科上课只是旁听,有些射箭或律学是不学的,有些则不学礼乐,全部都学的并没有多少。

    丙科的学生足足有两三百人,所以丙科的榜单前面人数也是最多,那几个好奇的学子挤了半天才挤上前去,看到了榜单上的人名。

    不是马文才。

    “丙科第一,祝英台?祝英台又是谁?”人人都爱马文才

    本章已完(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