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教师仕途危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039.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朱大云全程‘插’不上一句话,只能跟着做一些记录。

    看着邓年荣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来,引得张海兵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朱大云觉得他离这行还‘挺’远的,跟着邓年荣,感觉就像是在看戏,这真应了那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朱大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啊。

    采访结束后,邓年荣‘交’待朱大云把内容先整理出来,按照一般的通讯来写,可以查找一些当年的资料,比如余河县志,进行一些对比,先写个初稿,下周末拿给他。

    朱大云就带着这么艰巨的任务返回辅导站了。

    王建才从过年后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黄麻镇是余河县最大的镇,经济发展在各乡镇中也是佼佼者。

    这个镇素有“破烂镇”的称号,原因是镇里的主要经济就是靠收破烂,最大的一家企业是恒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老板是黄麻镇邹家店村的邹细河和邹细水两兄弟。他们在改革开放初就开始走村窜巷收破烂,靠着勤劳的双手先富了起来。

    村民们看到了他们的收益,也跟着做起收破烂的生意,慢慢收的人多了,邹细河就想着自己办一个破烂收购站。于是就在镇上办了起来,后来收的破烂越来越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拉着弟弟邹细水一起做,两兄弟联合起来,加上邹细河经常到外面走走,见识了其他人的经营模式,觉得这样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就想着能把这个收购站扩大,再做点其他的,后来一次在去浙江的时候,他发现了生产塑料的商机,就买了一台机器回来加工。

    那个时候塑料袋正在开始流行,市场潜力非常大。两兄弟投资了几万块钱,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有这么大的利润,于是他们扩大了生产,再多购进了三台机器,开足了马力生产,几年内就为两人创造了十万元户的奇迹!

    这可是当地的神话,当年八十年代的十万元户那是相当了得啊!于是两兄弟一合计,就学着广东浙江人的样,开起了公司,叫做恒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意思是永远都生不息发展下去。

    别小看这家小公司,成了黄麻镇的纳税大户。

    王建才来到黄麻镇的时候,两兄弟的公司已经发展得有些规模了,邹细水从公司里退了出来,到龙江市另外组建了一家恒生建筑开发公司,听说要做房地产了。

    这个恒生资源再生公司就‘交’给邹细河来打理。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