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家命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二十九章(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周恩来再次叮嘱:“火箭、卫星转到发射阵地后,一定要认真、仔细地、一丝不苟地进行测试检查,一个螺丝钉也不要放过.”

    会议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会等着周恩来,他要马上赶到京西宾馆去。他最后说:“同志们,我先走了,预祝你们成功!再见!”

    周恩来疲惫的身影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两天之后的深夜,周恩来亲自打电话通知国防科委:中央同意你们发射卫星的安排,并批准卫星和运载火箭转往发射阵地。另外,再请转告钱学森同志,经毛主席批准,卫星不装安全自毁系统。

    4月20日,周恩来再一次打来电话,指示:这次发射要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绝不能带一个疑点上天。”

    基地马上将“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十六个字,做成巨幅红色标语,挂在了高高的发射塔上。

    4月23日,钱学森、李福泽、栗在山分别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1970年4月24日入夜,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场场坪上,空无一人,万籁俱寂,周围的聚光灯把场坪照得如同白昼,载着卫星的ru白色火箭挺立在高高的发射塔上,待命起飞。

    钱学森、任新民、李福泽、栗在山等领导和众多的专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扩音器里,不断传出各种临发射前的口令和报告声……

    临战前的紧张气氛,让人一辈子难以忘记。

    指针指向20时。扩音器里传出指挥员的口令:“一小时准备。”

    此时,在喀什、湘西、南宁、昆明、海南等观测站,人们也都在岗位上工作,静静地期待着……

    让人感慨的是,卫星发射时,因为所使用的通信线路全都是靠电线杆架起来的明线,为防止有人破坏,各地动员了数十万民兵,从发射场到各个观测站,全国数万公里的线路上,保证每一根电线杆下面,日夜都有人值守。这恐怕是个创纪录的数字。

    让我们再回到导弹基地。地下控制室里,一排排的仪器前,突然有一个信号异常,工作人员随即一片忙乱。不一会儿,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等人急切地进入地下控制室。人们正在紧张查找故障原因。原来是卫星应答机对地面触发信号失去反应,应答机丢失了信号!”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