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苏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第四十一章 视金钱如粪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qianyege.com(千夜阁)
    两国之间的矛盾再次追溯到了大英帝国的身上,谢洛夫不禁暗叹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搅屎棍本性深入骨髓,不单单坑了欧洲,全世界到处都有英国挖的坑。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起源于杜兰线,杜兰线出台于1893年。在英国压力之下,阿富汗接待了以英属印度外务秘书杜兰首的代表团,阿富汗被迫接受了杜兰协定,同意了英俄关于阿富汗东部边界的安排和英国划定的阿南部边界。

    当时英国向阿国王拉赫曼提交了以英文写成的杜兰协定,主要内容是划定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拉赫曼被迫放弃了对斯瓦特、巴贾尔和奇特拉尔的主权要求,仅仅保拄了阿斯马尔。据此,数百万什图人被划入英属印度一侧,英属印度随着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而不复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再次因为杜兰线陷入到敌对中。

    长期居住在阿富汗的加法尔·汗回到普什图尼斯坦,领导了这个山区的红衫党,开展独立运动。阿富汗政府支持这个运动。,巴基斯坦政府把包括普什图尼斯坦合并为一个省,达乌德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巴基斯坦认为是干涉它的内政。双方互相指责,发展到兵戎相见。

    作为后世人,谢洛夫本应该对巴基斯坦报以好感,◆,..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巴基斯坦毫无疑问是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面,后面的保护人则是美国。按照冷战时期二分世界的世界观,谢洛夫可以一眼就得出结论,所有国家非友即敌。至于一些名义上的独立国家例外,比如说美属日本这块地方。

    既然谢洛夫已经出了这么多杀人诛心的建议,自然也不会在加上两条,“听闻阿富汗北部有很多乌兹别克人!我的建议是,国家利益优先!”谢洛夫一脸的真诚,完全把自己的角色带入到阿富汗人里面,铁了心要帮达乌德清除掉不稳定的因素,根本就不管乌兹别克人的多数,其实在苏联境内。在谢洛夫心中,这种跨境民族危险性一点不比车臣人小。

    谢洛夫之所以帮助达乌德首相,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替他解决问题。完全是想帮达乌德一把,一个国家出了一个敢于改变现状的人,其实并不容易。很多人有理想,但是却在上升的时期泯然众人,就像出师表里面说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从记忆里面找到这位红色亲王的下场,谢洛夫再次为苏联笨拙的手段佩服的五体投地,都不要说冷战时期,就算是冷战结束之后,一个大国干涉小国的情况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像苏联这种吃相这么难看的,还真找不到第二个。

    美国和苏联最大的不同在于,做着同样的事情,美国就能理直气壮有理有据,至少在表面上,美国人能装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苏联直来直去连理由都不找。难怪被中国说成僵硬的教条主义,真的一点没冤枉它。

    最终苏联和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差得远越来越远,美国岳不群的本质,等到苏联左冷禅死了才暴漏出来。


    本章未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